通知公告

西南麦区突破性小麦品种川麦104选育及应用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时间:2019-05-07  来源:本站   浏览:0

川农科(评价)字〔2019〕第11

 

201957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西南麦区突破性小麦品种川麦104选育及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评价形式:会议评价

评价方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

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评价结论:

1. 该成果提交的资料齐全,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要求。

2. 该成果将人工合成种研究和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1)育成综合性状全面超过西南麦区当前主推品种的国审品种川麦104。川麦104聚合了双亲的产量、抗病抗逆、品质等重要优良性状,国家区试平均单产408.7kg/亩,比对照川麦42增产8.42%,高产示范连续5年大田实产验收650700kg/亩,最高703.6kg/亩;抗穗发芽,抗孕穗开花期低温冷害;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面粉白度高、面制品褐变率低,品质优。

(2)对川麦104的优良性状进行了基因组学的溯源分析,阐明了川麦104产量性状、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耐低温和抗穗发芽、苗期生长势、品质特性等重要性状的分子基础,为进一步开展人工合成种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支撑。

(3)发掘了与高产基因紧密连锁的叶鞘绒毛表型标记性状、高抗白粉病主效QTL  1个、高千粒重QTLQTkw.saas-5B)等重要基因和QTL,并解析了源自人工合成小麦的1BS4DL染色体区段与产量高度相关的生物学机理。

3.构建了“亲本分子标记鉴定与筛选、遗传群体构建、高代大田生产表型评价和分子标记精准鉴定”的育种技术体系,育成集“高产、抗病、抗逆”多种优势于一体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川麦104,开创了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遗传理论研究与新品种选育有机结合的探索性范例。

4.系统解析了川麦104 “源-库”平衡与代偿能力、耐低温、耐高温胁迫和渍水胁迫特性、穗发芽抗性、多环境产量潜力表现,研究集成了以“增穗保粒”为核心的绿色高效配套生产技术,促进新品种示范推广,成为广大农户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的首选品种,其广泛应用引领了四川及西南小麦生产迈上优质高效新台阶。

5.以川麦104为亲本育成审定品种和正在参加区试的新品种18个,已成为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在TAGField Crops ResearchBMC Genomics、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刊物发表科研论文52篇,其中SCI收录22篇。自2012年以来,川麦104已累计推广2146.3万亩。近三年累计1470.7万亩,占西南地区小麦播种面积的40%以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巨大。

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围绕小麦遗传育种重大技术研发及小麦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研究内容系统深入,方法先进,创新性突出,是西南区历史上最具有突破性的品种,有力促进了西南小麦产业发展。成果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进一步加大成果的推广应用。

 QQ截图20190507160851.jpg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01957

   

                                                                                                                                                                                           

 

官网
微博
微信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