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优质抗病高配合力水稻恢复系成恢3203与727的创制及应用评价结果公示
时间:2020-05-13 来源:本站 浏览:0次
2020年5月12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优质抗病高配合力水稻恢复系成恢3203与727的创制及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推广应用成果
评价形式:会议评价
评价方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
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评价结论:
1.利用优异种质,构建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聚合抗稻瘟病Pi-km和Pi-ta、食味品质Wxb和ALKT、镉低吸收OsNRAMP5等优异基因,创制出优质、抗病、高配合力的新恢复系成恢3203和成恢727,米质达国标优质三级,对稻瘟病生理小种抗谱达80%以上,糙米镉含量分别比9311低66.38%和63.56%,已成为长江上游的骨干恢复系。
2.利用成恢3203育成了主推品种川优6203,解决了四川杂交水稻高产不优质不抗病的重大技术难题。该品种先后通过四川、湖北和国家审定,并获湖南、安徽、江西、福建、河南5省引种许可。2012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全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和四川省“稻香杯”优质米奖,并获“十大中国优质籼稻好品种”称号;2013年成为首个四川省“政府购买品种”,2015-2016年被农业部遴选为主导品种,并成为四川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和2017-2020年向贫困地区推广的农业主导品种。
3.利用成恢3203和成恢727已组配出38个杂交稻品种50次通过国家级或省级审定,其中达国标优质三级以上品种16个,增产8%以上的品种8个,3个品种被认定为超级稻,6个品种的穗颈瘟抗性为1级。其中项目组自育的6个杂交稻品种,2011-2019年在我国南方稻区12个省(市)累计推广4482万亩,创经济产值881.88亿元;增产稻谷9.85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41.83亿元;获植物新品种权5项,发表论文24篇。
该成果创新性强,引领了长江上游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水稻恢复系优质抗病高产协调改良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评价专家组名单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020年5月12日
- 上一条:茄子高效嫁接与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评...
-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