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白及马鞍型种茎优质高效培育技术创新与应用评价结果公示
时间:2021-07-19 来源:本站 浏览:0次
2021年7月10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专家对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白及马鞍型种茎优质高效培育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评价形式:会议评价
评价方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
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评价结论:
1.针对白及规模化生产用苗数量少、产量低的瓶颈问题,首创了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培育技术。发明了白及组培苗转接培育2-3个分叉的组培球茎基质配方,创立了在大棚驯化阶段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驯化基质配方和专用营养液配方,研发了组培球茎苗床移栽技术和大棚驯化光、温、水调控技术,解决了优质高效种苗繁殖问题。
2.针对大田有效苗的比例过低等问题,发明了电生理特征快速评价白及种苗质量技术,构建白及叶片的生理电容(电阻、阻抗)随夹持力变化模型,获得白及叶片源库信息与相应种茎形态结构的对应关系,制定了白及大田用苗的种茎标准,建立大田无效苗筛选技术方法。
3.创建了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生态种植技术体系。开发出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大田生产水、肥、光调控技术,无效苗去除以及精准补植等管理技术措施,实现了珍稀根茎类药材白及由组培快繁植物苗到农业生产用苗的突破,为贵州打造白及百亿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
4.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制定技术规程1项,发表论文7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了省级白及产业团队;建设驯化大棚20万平方米、生产种苗0.6亿株,推广建设白及生态种植基地1万亩以上, 4年生亩产鲜品达5215.5千克,直接经济产值7.665亿元,综合产值达30亿元;仅在核心区安龙县带动农户(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650户1844人)增加收入5620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综上,该发明技术创新性强、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总体达到同类技术领先水平。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021年7月19日
- 上一条:仓储粮堆发热霉变综合治理技术创新与应用...
-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