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优质特色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评价结果公示
时间:2022-05-23 来源:本站 浏览:0次
2022年5月11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邀请专家对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完成的“优质特色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评价形式:会议评价
评价方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
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评价结论:
1. 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红肉猕猴桃育种,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早熟、果肉细腻的新品种‘红阳’,利用‘红阳’作为骨干亲本培育出中熟品种‘红什1号’、晚熟品种‘红实2号’、抗溃疡病品种‘华红4号’;并杂交培育出抗溃疡病晚熟黄肉品种‘金实1号’、‘金实4号’,形成了红肉黄肉、早中晚熟系列新品种。
2. 创新集成了鲜食猕猴桃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包括“一园三圃”良种快速繁育技术;快速成园、早结、液体授粉、高光效轻简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避雨大棚为核心的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适时采收、精准贮藏、即食催熟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等。
3. 采取了“一园一策”“园区+科技特派员”的成果转化方式,引入了品种授权、品质保险和国际协同推广的新机制,集成了“重大项目协同推广+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带动+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品牌市场营销”的推广模式,结合政府、政策、项目、园区、主体、金融等多部门、多环节合力的“多位一体”机制,推动项目有效实施。
4.2017-2021年,共培训技术骨干和果农50余万人次;新品种、新技术在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湖南等15个省市,累计推广216万亩,亩均增产300 公斤,商品果率提高25%以上,减少农药和肥料使用量20%以上,每亩增加收益4000元以上;采后商品化处理率提升10%,每吨增值5800元;实现总经济效益112亿元。
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5件,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63件,制定地方标准3项。在欧盟等国外获品种授权4件、新申请18件,新品种、新技术在南美、欧盟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示范上万亩。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突出,技术成熟可靠,组织管理水平先进,推广方式方法与机制有重大创新,在国内、国际广泛推广应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红肉猕猴桃育种技术国际领先。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02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