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

“精”字上做文章 秦巴山区致富路更畅

时间:2021-03-03  来源:本站   浏览:0

——巴州区教科体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巴州区教科体局在“精”字上做文章,通过精细监测、精准保障、精准扶助、精深培育,全面深入推进科技、教育领域脱贫攻坚,攻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助力巴州区消除绝对贫困,叩响了共同富裕的小康大门。

“有在线平台传递农技需求,有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民的专家服务团队,我们发展产业就有了坚强的后盾,对未来致富信心十足。”春节刚过,在秦巴山区腹地的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双渔村,养殖户何剑正计划今年继续扩大成年鸡养殖规模。

巴中市巴州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属边远山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区“三区叠加”地区。2014年巴州区精准识别出2.6万户8.5万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16.4%,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仅有2489元。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巴州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以下简称巴州区教科体局)在“精”字上做文章,通过精细监测、精准保障、精准扶助、精深培育,全面深入推进科技、教育领域脱贫攻坚,攻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助力巴州区消除绝对贫困,叩响了共同富裕的小康大门。

2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巴州区教科体局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线上线下齐发力  依靠科技精准扶贫

春节刚过,巴州区平梁镇八王村村民陈以华就开始打扫圈舍,最近棚里的土鸡快卖光了,只剩下几十只下蛋鸡。依靠养殖业,陈以华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还通过村里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在家里养起了数百只鸡鸭兔,并承包了1亩多鱼塘。

陈以华家在2014年被定为贫困户。陈以华说,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刚开始决定养鸡时,家人都不同意,亲戚朋友都泼冷水。但是依靠巴州区饲草、畜牧专家不断培训和指导,他的养殖业逐渐走上了正轨。

近年来,巴州区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等平台,打造“固定课堂”“田间课堂”“互动课堂”“空中课堂”,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帮助。

除了线下技术指导,为使广袤秦巴山区的贫困户都能依靠科技发展农业产业,2017年,“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巴州区平台正式建成。该平台拥有入库专家314名(共享全省专家1.98万余名)、信息员1009名,覆盖贫困户近3万户。

巴州区大罗镇双渔村养殖户何剑,至今对两年前的一次平台帮扶记忆犹新。当时,他家养殖场出了点状况,巴州区畜禽疾病防治专家团队周志远等3人于当天上午就翻山越岭赶到了他的养殖场。在现场,专家团队经过近3个小时的工作,查清了病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开展线上咨询服务1.9万余次,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服务350场次,解决产业技术难题55个,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200多名,有力解决了偏远贫困地区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精细监测、精准保障、教育扶贫一个都不少

“不仅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三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其他学段也有很多的资助项目,着实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缓解了入学就读压力。”在巴州区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中心,大学新生谢林(化名)谈起了自己求学路上获得的各项资助。作为巴州区凤溪镇的一名单亲留守学生,他的家庭条件特别困难。初中时,他通过学校评审公示,享受了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读高中时又享受到助学金和学费免除,去年被大学录取后他又顺利申请助学贷款8000元。

2016年至2019年,巴州区就累计发放资助资金3亿元,惠及贫困学生18.1万人次,让一批又一批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目前在巴州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非建档立卡的低保家庭学生、特困孤儿学生、贫困残疾学生,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享受相应资助。这背后离不开巴州区科教体局构建的精细监测、精确保障体系。

为精细监测,实现控辍保学一个不少,巴州区教科体局构建联控联保监测机制,实行网格化摸排,对贫困家庭子女精准兜底、残疾儿童少年精准施教、留守儿童少年精准关爱、问题儿童少年精准帮扶,全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73344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2578人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为精确保障,实现教育资助“一生不漏”,该局还建立“四重教育保障”机制,“五专五到”措施,刚性落实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资助政策,脱贫攻坚以来,发放各类教育资助金5.25亿元,惠及贫困学生46.8万人次。

(来源:科技日报)


官网
微博
微信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