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畜禽养殖中新型有害添加物分析与控制新技术及应用评价结果公示
时间:2019-05-15 来源:本站 浏览:0次
2019年5月14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9位省外内专家,对四川省饲料工作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完成的“畜禽养殖中新型有害添加物分析与控制新技术及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评价形式:会议评价
评价方法: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
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评价结论:
1. 该成果提交的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的要求。
2. 率先建立了β2受体激动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等饲料中非法添加物筛查的转录组学、适配体、受体蛋白等分析技术,实现了族类药物的同步快速识别,筛查效率与单一目标的快速检测产品相比提高10倍以上。通过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实际生产应用,率先突破了未知添加物不能快速筛查的技术瓶颈。
3. 集成了高分辨质谱和化学计量学,研发了未知物分析确认技术,构建了潜在添加物的质谱、红外和核磁等多维信息库,实现未知物的库检索以及结构定性多维信息综合分析确认,显著提升未知添加物确认的准确性。
4. 建立全国首个覆盖动物养殖过程全链条的未知添加物预警信息系统,具有未知添加物自动分类、快速筛选功能,覆盖26个省38%的饲料总产量。极为显著地提升了未知添加物的筛查识别能力。
5. 授权发明专利14件,软件著作权2件。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1项,发表论文89篇(SCI收录36篇),他引累计538次,单篇最高71次。成果在全国6个养殖区域进行示范,示范区饲料产销量占全国总量的19.2%。连续五年在全国饲料预警监测进行应用,发现了可乐定等十余种新型添加物,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 54.3 亿元。协助公安等执法部门破获8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其中兽药非法添加“瘦肉精”被公安部作为典型案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针对畜禽养殖中未知添加物难以发现、难以确认和难以控制等关键问题,在转录标志物筛选、受体材料制备、适配体纳米信号增强、污染物信息捕捉、新型化学污染物表征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研发了新型污染物多维结构信息确认技术和数据库,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转录标志物的污染物检测技术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进一步加大成果的推广应用。
成果评价专家组名单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019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