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水稻高效轮回育种方法创建及新一代重穗骨干亲本创制与应用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时间:2019-05-16 来源:本站 浏览:0次
2019年5月14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水稻高效轮回育种方法创建及新一代重穗型杂交稻骨干亲本创制与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评价形式:会议评价
评价方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
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评价结论:
1. 该成果提交的资料齐全,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要求。
2. 针对西南稻区“寡日高湿小温差”生态特点和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对2000余份稻种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并对其中的1100份资源进行了二代高通量测序,发掘了重穗、抗逆、抗病等性状的QTLs/等位基因,为水稻育种提供了目标性状明确的优异核心种质。
3. 创建了利用隐性核不育材料为桥梁的水稻轮回育种方法,显著提高了有利基因的聚合效率,创制了以恢复系蜀恢498和不育系川农1A为代表的高配合力、抗倒、优质新一代重穗型杂交稻骨干亲本。以蜀恢498为基础构建了迄今最完整的水稻参考基因组序列,克隆了重穗抗倒的关键新等位基因gn1aAP22,解析了蜀恢498和川农1A重穗、优质、抗倒、抗病和养分高效利用等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
4. 以蜀恢498、川农1A等为亲本组配出审定新品种30个,其中国审10个,先后被推介为国家或省级主导品种20个次。F优498还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国家长江上游区试对照品种。同时揭示了重穗型杂交稻“高库容、高光效、高转化”的高产机理,建立了提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育成品种已累计推广4952万亩,新增稻谷20.51亿公斤,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5. 获植物新品种权15件,授权发明专利2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 and Phys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101篇,其中SCI收录26篇、被引用323次。
专家组认为:该成果系统性强、创新性突出、应用广泛、效益显著,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评价专家组名单
姓 名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称 | 从事专业 |
谢华安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院士/研究员 | 作物遗传育种 |
刘耀光 | 华南农业大学 | 院士/教授 | 植物遗传学 |
程式华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任/研究员 | 作物遗传育种 |
任光俊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副院长/研究员 | 作物遗传育种 |
肖小余 | 四川省农业厅 | 研究员 | 作物栽培与农技推广 |
赵炳然 |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处长/研究员 | 作物遗传育种 |
何光华 | 西南大学 | 院长/教授 | 作物遗传育种 |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019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