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微生物源农作物杀虫新基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时间:2019-05-16 来源:本站 浏览:0次
2019年5月14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完成的“微生物源农作物杀虫新基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成果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评价形式:会议评价
评价方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
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评价结论:
1. 该成果提交的资料齐全,数据翔实,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要求。
2. 首次构建了西南生态区杀虫微生物资源库。20年来重点在西南原始生态区(原始森林、冰川、草原、湿地、湖泊等)系统采集土壤样本5万余份,分离鉴定获得具有杀虫防病作用的菌株1万6千余株,其中苏云金芽胞杆菌5467株,鉴定获得166株四川生态区特有菌株,绘制了3株新亚种菌株基因组完成图,揭示了西南生态区杀虫菌株独特的进化地位和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
3. 首次发现西南区BT菌含有梭形、大菱形、米粒形、不规则形等新型杀虫晶体类型,克隆并获得47个模式杀虫新基因,均获得国际杀虫基因命名委员会的正式命名。其中I类新基因12个,占国际I类模式基因总数的15.4%,我国的80%;II类新基因9个,III类新基因5个,IV类新基因10个,营养期vip杀虫新基因7个,cyt杀虫新基因4个。
4. 获得了对农作物重大害虫具有杀虫效果的新基因25个,首次发现对水稻褐飞虱具有杀虫活性的BT基因Cry30Fa1,并且获得了对玉米螟、棉铃虫和线虫等具有杀虫活性的I类模式基因。
5. 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件,其中META技术高效分离杀虫基因新方法1件、杀虫新基因25件、杀虫新菌株6件;发表论文 3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 19篇。
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挖掘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新基因,创新性强,有重大应用价值,显著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进一步加大成果转化应用。
成果评价专家组名单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019年5月14日
- 上一条:水稻高效轮回育种方法创建及新一代重穗骨...
-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