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小麦产量和抗病相关性状基因的发掘及新材料创制评价结果公示

时间:2019-05-16  来源:本站   浏览:0

2019515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完成的“小麦产量和抗病相关性状基因的发掘及新材料创制”成果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评价形式:会议评价

评价方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

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评价结论:

1. 该成果提交的资料齐全,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要求。

2. 针对小麦高产抗病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突破性育种材料缺乏等问题,系统评价了小麦资源材料2458份,通过17个遗传群体对30个农艺性状和抗病基因进行鉴定,发现并命名抗白粉病基因Pm56,标记了多小穗(QSns.sau-2D.1)和高抗条锈病(QYr.sicau-1B.1)等34个遗传贡献率大的重要性状基因,并开发了目标主效基因的检测标记。发现几丁质合成酶基因、水杨酸羟化酶基因、ATP转运蛋白基因和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对赤霉病禾谷镰刀菌致病力和毒素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3. 创制了含提莫菲维小麦(AtAtGG)的高抗条锈和白粉病小麦新材料9份。聚合了QSns.sau-2D.1QYr.sicau-1B.1,培育出具有高产潜力的多小穗、高抗条锈病小麦新材料16份。发放小麦高产、高抗等优异材料796份次,9家国内单位应用并培育出新品系198个(审定品种2个)。

4. 在《The Plant Journal》、《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7篇,其中SCI收录27篇。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联合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5名,联合申请国际合作项目2项。

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围绕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的育种需求,开展了深入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先进,创新性突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评价专家组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从事专业

余懋群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作物遗传育种

杨武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副院长/研究员

作物遗传育种

彭正松

西昌学院

党委书记/教授

作物学

林宏辉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书记/教授

植物分子生物学

吴开均

四川省种子站

副站长/推广研究员

品种管理与推广

黄辉跃

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副院长/研究员

作物遗传育种

任  勇

绵阳市农业科学院

所长/研究员

作物遗传育种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019515   


官网
微博
微信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