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贵州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时间:2021-07-20  来源:本站   浏览:0

2021710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7位专家对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毕节市植保植检站、六盘水市农业科学院共同完成的“贵州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评价形式:会议评价

评价方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

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评价结论:

1.探明了贵州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为晚疫病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发现贵州生理小种63种,且毒性基因复合程度高,复合了5个以上毒性基因的小种占95.9%A2交配型比例较大,病菌群体由6个亚群组成;贵州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已产生了抗药性,抗性菌株占70.5%

2.研发出了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通过对贵州省马铃薯品种抗晚疫病特性的系统评价,筛选出黔芋7号、Z-24和毕薯5号等3个高抗品种(系),10个中抗品种;形成了适时早播、与玉米套种等有效的避病技术;创立了杀菌剂防治晚疫病田间药效快速评价方法,预测预报与精准用药相结合的防控技术,为贵州不同生态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

3创建了贵州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建立了以健康栽培、抗病品种、监测预警、生态调控和精准用药为核心的贵州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了示范引领、系统培训、统防统治和科学评价的推广应用体系。2013年以来,在毕节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不同生态区域马铃薯主产区累计推广应用539.37万亩,整体防效达80%以上,减少化学用药35%以上,减少用工25%以上,新增经济效益11.76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4.制定地方标准1项,形成技术规程1套,发表论文12篇,培训农技人员及农民12000余人次。

专家组认为:该成果瞄准贵州马铃薯产业中晚疫病防控技术瓶颈,研究内容系统、针对性强、转化应用程度高,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快速评价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成果评价专家组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从事专业

高同春

(组长)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研究员

植物保护

何自福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

植物保护

 

西南大学

教授

植物保护

王西瑶

四川农业大学

教授

薯类作物学与生物技术

陈庆河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教授

植物保护

胡建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研究员

马铃薯育种与栽培

龙友华

贵州大学

教授

植物保护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021720

官网
微博
微信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