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贵州多抗小麦种质创制与利用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时间:2021-07-20 来源:本站 浏览:0次
2021年7月10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7位专家对贵州省旱粮研究所完成的“贵州多抗小麦种质创制与利用”成果进行了评价。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评价形式:会议评价
评价方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
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评价结论:
1.进入本世纪以来,贵州地区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并发,病原菌小种变化加快,生产上多抗性品种缺乏。该项目组从国内外收集抗性种质资源4000余份,采用表型鉴定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筛选出单抗或多抗性突出的种质资源206份,为多抗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2.利用矮败作为杂交工具,选择单抗、多抗的杂交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构建农艺性状优良、抗性突出的轮回选择群体,连续动态输入新抗源,经多年多点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出抗性优良、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材料141份。其中,多抗性突出、主效抗性基因明确,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的多抗材料黔0117等7份,部分材料还兼抗赤霉病、土传病毒病、吸浆虫、秆锈病,为西南地区多抗小麦育种提供了重要材料支撑,并丰富了我国小麦多抗种质资源。
3.选育出高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抗土传病毒病的中筋小麦品种黔麦18号和弱筋小麦品种黔麦19号,贵州省区域试验分别较对照增产14.01%、4.13%;育成兼抗条锈病、白粉病、秆锈病、慢叶锈病4种病害的中筋小麦品种黔麦20号。育成品种在贵州推广100.6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4.2010年以来,向国内16家小麦研究单位交流自育抗病种质381份(次),引用单位配制杂交组合2744个,育成新品系119个。
5.审定小麦品种3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12篇,出版专著1部。
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创新性突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评价专家组名单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称 | 从事专业 |
许为钢 (组长)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员 | 小麦遗传育种 |
杨武云 (副组长)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副院长/研究员 | 作物遗传育种 |
马传喜 (副组长) | 安徽农业大学 | 副校长/教授 | 作物遗传育种 |
李伯群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研究员 | 作物遗传育种 |
高春保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研究员 | 作物遗传育种 |
于亚雄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研究员 | 作物遗传育种 |
任明见 | 贵州大学 | 教授 | 作物遗传育种 |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021年7月20日